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
2024-12-20
原文: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上,辱为下;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故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译文: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,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。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?得宠为上,受辱为下;人们骤然得到它,为之惊喜,一旦失掉,为之惊惧,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。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?人们之所以有祸患,是因为人们有身体;如果人们没有身体,又会有什么祸患呢?所以,以贵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;以爱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。
章节解析
宠辱若惊:一般人对于身外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,得宠时会惊喜,失宠时会惊惧,这其实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。在老子看来,“宠” 和 “辱” 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,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,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?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,便担心失去,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。
贵大患若身:人之所以有大患,是因为有身体,有了身体就有了各种欲望和需求,进而产生了对得失、荣辱的担忧。如果能够忘却自身的利益,不执着于个人的得失,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祸患了。这里的 “无身” 并非是指否定身体的存在,而是一种精神境界上的超越,即不被身体的欲望和利益所束缚。
贵以身为天下,爱以身为天下:老子认为,一个理想的治者,首要在于 “贵身”,不胡作妄为,能够像重视自己的身心那样去重视天下的疾苦,像爱护自己的身心那样去爱护天下的人民,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。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,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,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,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