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 第十一章 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
2024-12-08
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译文
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,圆木有空的地方,才对车有用处(可行走)。揉合黏土制成器皿,上面有空的地方,才有器皿的用处(能容纳)。为房屋安窗户,窗户有空的地方,才对房屋有用处(取光亮、通风等)。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,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。
详细解析
- 以具体事例阐述有无关系:老子在这一章中通过车、器、室三个具体的例子,深刻地阐述了“有”与“无”之间相互依存、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。车毂中间的空洞、器皿内部的空间以及房屋的门窗所形成的空间,这些“无”的部分都是在“有”的基础上产生的,同时又是“有”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。没有车毂、器皿、房屋这些实体的“有”,相应的空间“无”便无从谈起;而若没有这些“无”,车、器、室也就失去了它们的实际功用.
- 强调无的重要性及有无的统一:“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”这句话是本章的核心主旨,它点明了“有”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便利,而“无”则赋予了事物实际的用途和价值。“有”与“无”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完整价值和意义。人们往往只注重“有”的层面,追求物质的拥有和积累,却容易忽略“无”的重要性。然而,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同时看到“有”和“无”,并懂得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和统一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